Saturday 9 April 2011

開.心瑜伽 印度親印證 @香港經濟日報

香港經濟日報
By 吳慧 特約作者  2011-03-28
 開.心瑜伽 印度親印證
  我認識瑜伽的時間還不到 10 年,對這印度古老智慧卻充滿了親切感。
  從最初為療養長年記者生涯積習的身心勞累,視每周幾課式子練習(asana)為公餘放鬆好機會,及後持之以恒,把揮汗與伸展變成每日早課,又當起兼職導師,直至最近踏足印度 – 瑜伽發源地,31 天經驗無數新奇,但一言蔽之,是身心輕鬆、平和與滿足。
  臨行前,我在 Facebook 數算上世紀踏足印度的收穫:「自由隨意地接收新的、奇的、妙的、怪的、開心的、難過的、欣慰的、感慨的……最後還帶一堆精緻手藝回家:印花、刺繡布藝、地氈等。」又分享出發前的心情:「今次,專心聽課學習,在生活中累積第一手體驗見聞,並帶一顆好奇心同行。」然後,就把電腦留在家裏。
  出發時,行李箱內除了生活必需品、半打原子筆與簇新記事簿,只有相機和能存放大量數碼相片的可攜式硬碟。回程那天,書籍、筆記、乾果和新衣組成 20 磅超載行李,還有滿載相片、錄像與課堂錄音共 73GB 的電子內容,行李很沉重,但覺一身輕鬆。
  與友重聚,大家讚我精神飽滿、容光煥發之餘,通常附上一句:「一個月過得真快啊!」我倒認為時間過得一點也不快 ── 如果這種快,只由日復日毫無變化、感覺麻木綜合而成的話。
  那 31 天專注的「短期留學」,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。
  以往常常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」,都在每周 6 天留心聽課中得到解答,有種茅塞頓開的愉快,就好像開啟了一扇房門,最初只見內裏漆黑一片,但老師們傾力傳授,猶如燃起一點燭光衝開晦暗。每上一課,燭光就逐漸增多,環境更見明朗。雖然,我對這門廣博精深的傳統智慧只有皮毛的認識,但這些燭光令我更立體地見到:它作為古印度六大哲學之一,是修身養性的的方法,而不單純是操練式子。
傳統智慧 vs 港式變奏
  在瑜伽式子方面,我並沒如別人想像般,到過原產地取經就有了飛躍的進步,甚至能像體操運動員般摺曲扭轉自如。須知鍛練從沒捷徑,靠的仍是長年艱苦努力。
  不過,此行得到的最大啟發,不在式子形態更精進,而是對自己的局限及原因有更多了解。
  印度的瑜伽練習房裏,既沒有鏡牆,更遑論背景音樂播放!大家只是專注地隨老師指示緩緩伸展肢體,到做成式子,通常保持(姿勢)好一陣子,這也是難度所在,幸好式子之間總有休息時間讓大家「回回氣」。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,總是「slowly slowly」、「do according to you own capacity」、「practise according to yogic principle, otherwise it is physical exercise only」。理論課上,老師們也常常提到:「瑜伽不是與別人較量競賽,它是體驗的學問,重視感受身體。」
  於是我見識到印度傳統瑜伽,跟香港常見的練習大有不同,後者展現力量,常令人汗流浹背,動作川流不息,令人心跳加快血脈沸騰,初學者往往在課後換來一覺好眠。這種在翌日甚至隨後整個星期都會腰痠背痛的練習方式,不會在印度這家學校找得到。
揉合科學驗證
  當然,瑜伽是逾千年的古老智慧,印度幅員廣大,各派別眼點不同。我報讀的 Kaivalyadhama 是最先將瑜伽帶到科研領域、為印度政府認可的高等學院,也是歷史最久的瑜伽研究院(成立於 1924 年)。創辦人 Swami Kuvalayananda 是將瑜伽現代化的先驅人物,主張以科學實驗查證練習瑜伽的影響和益處,也開啟了當今瑜伽在保健與治療的發展方向。
  在這裏早晚兩次式子練習,節奏溫和,心跳既沒加快,呼吸也不急速,心情輕鬆地完成了一課,頓覺精神抖擻。這一套式子就是 80 多年來實驗的總結,老師說按瑜伽原則,持之以恒地練習會對身體更有益處。
  某天的式子練習課上,在沒想太多的情況下,我完成了從直立後彎身雙手地成為輪式,從前總以手腳力量不足、身體弱為理由避開,其實心知害怕跌倒更貼近事實真相。但那天親身印證了卸下「害怕」這包袱的輕鬆!想起小時候,我不也曾像其他孩子一樣膽大包天,跌痛流血也沒大不了!
集體規律 自由獨處 
  校園生活規律而充實,整天沒有電話鈴聲,沒有電腦隨身容我晚晚上網。每早 5 時半起床,梳洗後到飯堂喝杯熱騰騰的薑茶或薑奶,跟為療養而來的早起訪客閒聊問好後,便開始一天的學習: 7 至 9 時是呼吸控制法與式子練習;吃過早餐,10 點上理論課,從午飯至下午理論課與黃昏式子練習之間,有 3 小時美好的午後時光。小麥煎餅伴美味素菜的午餐,曾令我飽得在課堂上打瞌睡;至於飯後的花園散步和日光浴,是一天中我與大自然和動植物作心靈交流的愉快獨處。
  每早,從宿舍走到校舍的短短腳程,天還未亮的寧靜祥和,仰天看望還像夜色般一片深藍,月亮與繁星滿布,吃素的狗兒自動請纓當嚮導,陪伴我走一小段路,享受三五分鐘人狗心靈互通的和諧。
  到印度學習瑜伽是生命中一段非常時期:全情投入純粹而不受俗世紛亂打擾地學習,因為明白終究要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,所以格外珍惜那段生活。
  不強求將留印期間的飲食與作息習慣全盤搬回香港,但至少規律精神必定沿襲,而那時懷開放心情面對萬事的隨遇而安與平和心境,將是我終生努力修練培養的情操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 吳慧: 從小愛尋根究柢,大學專修中國歷史,然後當上記者,享受與人對話,從中激發思考和寫作。全情投入這勞心工作之時也傷了身,為療傷而練瑜伽,3 年前告別全職工作,兼職記者、瑜伽導師。


28 march 11@Hong Kong Economic Times